直通恩施 | 辉煌历程40载 奋楫扬帆再出发
(资料图)
从“苦”到“甜”的四十年山乡巨变
今年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40周年,作为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、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,这片革命老区承载着数不清的红色记忆,也曾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。40年间,在党的坚强领导下,恩施州与全国、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。战贫结出的累累硕果,如今正在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。
走进恩施州博物馆,超12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里,由430多件实物、图片组成的“建州40周年成就展”,分为7个篇章,带领参观者回顾恩施州的奋进历程。而在“改革奋进 共创和谐”篇章展出的这张照片里,灿烂的笑容,仍在绽放。
这段时间,咸丰县高峰村辣椒种植合作社的千亩辣椒,迎来第五年的大丰收。
恩施州咸丰县合胜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人 严飞:“产量也是在每年增加,今年计划是在300吨,销售额能达到400万元到500万元这个样子,利润应该是在60万元左右。”
眼前的丰收景象,是严飞多年来的心血。2015年,在外打工的严飞回到家乡的小山村,正值“精准扶贫”的第三年,看到村子里的路修宽了,严飞动了心思,申请扶贫贴息贷款办起了农业合作社。但头两年,创业之路并不顺利。
恩施州咸丰县合胜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人 严飞:“刚开始种的鲜椒发到武汉,或者是长沙的这些大市场卖,因为运输的时间长、气温高,它就会在路上烂掉,两年时间差不多亏了40万块钱。”
转变出现在2017年,恩施州选派2万多名干部组成2438个“尖刀班”,帮助39万“贫中之贫、困中之困”的人口脱贫。在“尖刀班”的帮助下,高峰村村集体投资建设厂房,租给严飞新建辣椒烘干厂,鲜辣椒变成干辣椒,一下子解决了长途运输中的损耗难题。
恩施州咸丰县合胜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人 严飞:“没有工作队进入之前,不敢也没有这个实力来做这个事情,通过工作队给我们找销路,对接荆州的小胡鸭,武汉这些做卤料的工厂,现在订单已经稳定了。”
随着订单稳定增长,高峰村的辣椒种植面积迅速扩大。眼下,合作社辐射到周边5个乡镇,带动建成了一批辣椒烘烤、冷藏初加工基地,年产值800多万元。
恩施州咸丰县清坪镇高峰村党支部书记 田帛国:“2014年人均收入在6500元,现在我们保守的至少是在15000元以上。”
产业找到了出路,产品也依托着畅通的交通网找到了销路。在来凤县桑树坪村,过去连绵的群山,既困住了飘香的藤茶,也绊住了村民们脱贫的脚步。
恩施州来凤县革勒车镇桑树坪村村民 舒必香:“(以前)卖一斤(藤茶)要走5里路,有一回我们落凌(路面结冰)不敢去赶集,我一斤都没卖出去,我还哭一场,那时候真的也是太穷了,没得法。”
仅依靠赶集卖茶,不是长久之计,于是,村里开始主动对接茶企进村收购,但当时破烂不堪的村级公路,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。
恩施州来凤县革勒车镇桑树坪村支部书记 吴胜捷:“2019年为了找藤茶的销路,我经常会在网上发布一些信息,拍一些风景图片茶叶、写软文,还有小视频发布,那些老板看到就跟我联系,然后到了这个地方一看,哇!这交通不好,走到半路不想来。”
2019年,依靠精准扶贫的东风,S367省道猴栗堡至革勒车段建成,来凤县实现所有乡镇通达二级公路。同年,黔张常铁路正式通车,来凤火车站正式运营,铁路实现从无到有。路通了,深山里的藤茶香也终于引来过去请不来的企业。这两年,在当地职能部门和茶企的共同努力下,借助桑树坪村280亩的藤茶有机基地认证,一斤藤茶可以卖出八百块的高价。
湖北酉凤来硒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向少华:“我们整个销售在3000万元左右,我们目前的业务主要是在江浙、山东,像现在9月份我们马上就要采摘这个老叶,老叶我们是把它做成砖茶,总体来说一户人家几亩地,每年就是可以增收2万多块钱。”
到2022年底,恩施州累计完成交通扶贫项目投资130亿元,建成4条铁路,实现所有乡镇、建制村和规模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。沿着一条条出山坦途,武陵山深处的百姓走向百业兴旺、幸福小康。
恩施州副州长 杨盛僚:“立足大生态、构建大交通、发展大旅游、打造大产业,彰显恩施州土、硒、茶、凉、绿的优势,争取在10月份,让我们所有的行政村能够实现快递全覆盖,使农产品进城、工业品下乡的渠道能够快速地打通,为我们乡村振兴赋能。”
从“绿”到“金”的山川发展密码
截至2022年底,恩施州新建、改建了农村公路2.8万公里,实现了硬化路“村村通”。老百姓沿着这一条条出山坦途、一座座巍峨桥隧,从贫穷落后走向了幸福小康。同时,也有更多游客走进恩施,感受到当地对生态和文化的用心守护。
河水湍急,峡谷幽深,在恩施地心谷,2.5亿年前形成的嶂谷地质奇观让游客惊叹连连。
浙江游客 王彦:“水流落差比较大,溅起的水花在太阳的照射之下又发出一些金光。”
江苏游客 潘玥琦:“非常壮观,很漂亮!”
与崖壁“比心”,打卡一千多年历史的 原生态“巴盐古道”,在地心谷景区,对原生态的保护措施处处可见。
恩施地心谷景区副总经理 向金:“对路基的修复都没有用过水泥,都是用的水和土还有草木灰,进行的一种修复,我们的古桥还有我们的古树,进行了一些挂牌。”
十多年前,这样的景观还“长在深闺”。为发展经济,当地曾想过在峡谷中建一座小型水电站,但河谷地貌将永远沉睡水底,小流域生态也会被破坏。秉承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,建始县最终选择了生态旅游之路,推动绿水青山“变现”。
恩施地心谷景区副总经理 向金:“目前7月、8月份,每天平均接待到7000人左右,收入同比翻倍增长。”
被悉心呵护的除了绿水青山,还有恩施独特的土家文化。宣恩县彭家寨被称为“活化的土家泛博物馆”,由21栋土家吊脚楼组成的古建筑群焕发出新活力,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打开了一扇了解土家族的窗口,山歌和摆手舞也成了游客们最青睐的风景。
安徽游客 韩莹莹:“还有这个样子是推磨的,还有插秧的,一些民俗的表演活动,,让我们也感受到了这些少数民族的独特魅力。”
彭家寨景区还借助农耕文化体验、沉浸式演出和康养休闲等形式,向游客们展示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场景,让家家户户的传统手工制品摇身一变成了旅游产品。
安徽游客 韩迎娅:“我们专门来到这里,就是为了体验这里的少数民族风俗、文化,我们到了寨子里就发现这里一村有九寨,而且特别的原生态,而且这里有很多的文创产品,像这幅我就想把它带回家裱起来。”
依托古建筑群,2022年,彭家寨国际研学营正式成立,以建筑文化为主题的研学项目正式运行,眼下,来自香港、武汉、深圳等地的学生慕名前来,感受传统民俗魅力。
香港新界大围培侨书院小学部学生 李昱希:“这个土家吊脚楼,就是用这种像乐高一样的组件拼出来的,而且还很牢固,不需要任何的钉子,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到吊脚楼的结构,还有能体会到土家族的风情。”
恩施市启飏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法人 向航:“目前我们的夏令营,营员已经达到了600多人,也就是我们目前恩施州夏令营招生最多的一个机构,通过建筑艺术与夏令营结合的方式,我们能够让小朋友在玩中学,在学当中了解到土家的文化。”
旅游项目的增多,让传统古村寨迎来新变化,为了更好提升旅游体验,宣恩县还专门修通了旅游公路,并在今年7月开通了县城到景区的直达班车,村民也纷纷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,吃上了旅游饭。
恩施州宣恩县沙道沟镇两河口村村民 彭雪梅:“游玩的项目也多了,有竹排还有烧烤,还有民俗表演,也留得住客了,生意旺季的时候一个月搞得到三四万块钱。”
恩施州宣恩县文旅事业发展中心主任 章艳丽:“看准了文化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地位,进行了高起点谋划,建设了兴隆老街、文澜桥、彭家寨等一批文化特色鲜明、内涵丰富、产业链条完整的文化旅游产品,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。”
依托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,恩施的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。今年1至7月,恩施州预计接待游客6036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0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53%和87%,较2019年同比增长30%和34%。
标签: